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对马惊师徒判(卜氏为御马惊师徒小却监军纠为无勇卜氏遂死之或诔其功监军请寘乎理诔者执云非罪) 唐 · 梁庶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一
戎御近官。事资良艺。
或逐禽而过表。且并辔而授绥。
克敌是因。搴旗攸属。
卜氏参名训仆。奉职佳兵。
悬父之马或奔。晋侯之车将败。
师徒小却。钲鼓微旋。
既获谴于有司。载兴惭于无勇。
鸣毂小故。犹有伏剑之臣。
败军大尤。须闻免冑之客。
是用捐躯不吝。视死如归。
东野倾辕。虽则其罪。
国书殒首。终用可嘉。
足比乘邱之能。宜锡滑台之诔。
庶甄死节。以宠鬼雄。
咏史(上) 其二 齐桓公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葵丘霸气若虹霓,东略何缘遽不知。
宰孔晋侯相遇处,齐桓已作在床尸(自注:五霸齐桓最盛,而宰周公晋献公相遇遂言其衰者,内不修德而外有骄色也。不修德则无本,挤之则易倾,况又加以骄哉。)
卫上将军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989年12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帝冕而躬耕之明年,端拱纪号之二祀夏五月戊戌上将军邢国公薨,开宝皇后之父也,于后唐为外孙,于汉室为驸马
上闻之震悼,有诏辍视朝一日,赠侍中,崇戚里也。
嗣子衔恤上章,请刻石于神道。
下相府,俾西掖掌诰之臣考其实而文之。
于是详求家谍,参用国史,论次功行,直而叙云:臣闻仲尼修《春秋》,载王姬之筑馆;
子长述《史记》,列外戚之《世家》。
《诗》称下嫁于诸侯,《传》云纳女于天子。
内所以敦睦九族,外所以协和万邦。
副马以纪官,著濯龙之通籍。
其来尚矣,可得言焉。
然而或祸败自贻,或贱微为累。
张敖汉祖之子婿,孝惠之后父,亲则亲矣,而贯高之衅生焉;
卫青平阳之所天,子夫之爱弟,贵则贵矣,而郑季之出耻焉。
加以器盈则覆,位不期骄。
吕禄以后族而封王,北军共击;
班勇以父功而尚主,东市被刑。
简册具在,骄矜可诫。
则有世开鲁馆,家袭韩坛,享必复之公侯,必大之门户,长守富贵,无忝祖宗,兼将相崇高,居后妃之亲族,殊勋懿行,溢美于青编,善始令终,腾荣于明代,惟我故广平宋公之谓乎!
公讳字仲俭
世居广平号为著姓,公以生于西都,今为洛阳人也。
其先微子启,以帝乙长子,商受庶兄,言不用以归周,国既亡而封宋。
盛德不泯,列于三仁;
垂裕下延,遂参五伯。
绵绵瓜瓞,世有其人。
远则昌居代邸,对周勃以责公言
近则璟立唐朝,并姚崇而行直道。
至公家族,门阀益光。
累赠太子太师追封莒国公讳俨,追封莒国太夫人李氏,大王父母也。
天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赠尚书令追封卫国公讳瑶,追封卫国太夫人朱氏,王父母也。
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房州刺史、累赠太师讳廷浩后唐宁长公主、追封楚国太夫人,考妣也。
皆积功累行,克致高门,翼子谋孙,遂钟馀庆。
先是,晋天福初房州太师二千石汜水关使张从宾之叛也,力战死之。
公即房州太师之长子也。
方居幼学,爰丧父天晋高祖以公死政之孤,贵主之子,存恤抚养。
俟其成人,乃补殿直,俾奉朝谒。
寻迁供奉官时天福三年也。
重以晋祖常事庄宗,有旧君之礼,每贵主入见,听其不拜。
时兵戎方炽,经费不充,惟公之家,赐与甚厚,尽而复取,亦无倦色。
一旦,晋祖从容贵主曰:「朕于主家无所爱惜,但朝廷多事,府库甚虚,主所知矣。
今辇毂之下,桂玉为忧,可命分司西京,以丰就养」。
因厚遣之,且敕留司具晨昏伏腊之用,至于醯醢,率有备焉。
既而汉高祖侍卫军,朝望攸重,以公名家子,又后唐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欲以女妻之。
乃命长子承训奉书于贵主,且先以袭衣名马遗焉。
承训即汉之开封尹王也。
公与贵主拒而弗纳。
汉祖又敕其子曰:「宋氏不谐,勿复见我矣」。
贵主知志不可夺,遂许之。
汉祖出为北京留守,表公偕行,因补衙内都虞候
七年,汉祖使公修朝贡之礼,礼成而退,恩宠有加,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骑都尉、充北京武德副使
少主嗣位,改北京皇城使,寻迁检校刑部尚书轻车都尉时开运元年也。
三年检校尚书、右仆射上轻车都尉
俄属疆埸失守,戎虏乱华,汉祖建义旗,遂成大业。
睦姻行庆,公实首焉,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右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广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驸马都尉
世祖微时,常羡执金之仕;
魏朝纳婿,但求傅粉之容:兼而有之,斯足贵矣。
时汉氏虽建大号,犹用晋祖之正朔,即天福十二年四月也。
九月,加光禄大夫检校太傅、行右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进封开国伯增食邑四百户,赐开国奉圣功臣
既而改纪年之号,覃在宥之恩,矧兹勋戚之家,固便藩之泽。
乾祐元年,加特进开国侯增食邑三百户
少主之嗣统也,在谅闇之中,念藩垣之重,乃以斧钺授于亲贤,授检校太尉使持节利州诸军事,行利州刺史,充昭武军节度使、利巴集等州观察处置等使进封开国公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改赐开国奉圣保定功臣
嘉川异俗,绵谷旧封,素推设险之,遥仗建侯之利,位兼掌武,不亦优乎?
二年十月,出镇滑州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豕韦旧都,灵昌古郡。
贞庄师律,初登南郑之坛;
藩翰王畿,实主北门之管
年犹未冠,议者荣之。
无何,将相分权,君臣道失,周祖出潜渊而或跃,知宝命之在躬。
戡黎之功,已歌于西伯;
升陑之众,遂指于南巢。
公勤识几微,深明祸福,以为不周已折,建一指以难扶;
大宝有归,顺三灵之改卜。
周室肇基,庆泽首徽章,广顺元年增食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改赐推诚奉义戴功臣
三年,丁楚国太夫人忧,京毁过礼,亲族悯之。
服阕,授左监门卫上将军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礼卒通丧,恩隆近侍。
周庐有次,环阊阖以无虞;
羽卫载严,致华胥之甘寝。
世宗之伐淮夷也,公实从焉,授右神武统军寿州行营副部署、兼右厢排阵使
属王师渐老,戎辂再征,江南大率舟师,次于东㳍洲下,断我苏、杭之路也。
世宗遣公率战舰数百艘以袭之,且命襄帅慕容延钊领轻骑登陆而进,与贼遇于江中,合势大战,尽破之。
世宗蒙犯矢石,跋履山川,多为野庐,以驻行阙。
忽有猛虎近于乘舆,公引满射之,一发而毙。
叛命之,既摧枯而拉朽;
咥人之兽,复食肉而寝皮。
岂比乎楼船将军徒矜水兽,射声校尉但署虚名而已哉!
既而刘瞻委城纳款,李景割地称臣,班师旌淮甸之功,议赏复滑台之命。
五年五月,授义成军节度使,其制略曰:「长驱下濑之师,若涉无人之境。
夷凶戡难,尔既立于殊庸;
砺岳盟河,予岂忘于丰报」云。
南燕旧邦,北阙孔迩。
河壖作翰,遥临白马之津;
穰下统戎,即镇卧龙之地。
十二月,移邓州武胜军节度使
六年,世宗以焦劳厌代,恭帝以冲幼承祧,方赖勋臣,爰异数,授开府仪同三司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太祖神德皇帝象叶太阶,功高大麓,顾命虽同于伊、霍,讴谣不在于丹、商。
乐推而逼乃民心,揖让而受兹神器。
惟新布命,方隆万世之基;
念旧推恩,乃冠三师之秩。
建隆元年,授检校太师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
于时李重进凶狡无厌,跋扈有状,公明惟先见,志在夺谋,飞章述其包藏,密旨委以经略,故有通州巡警之役焉。
既绝南奔之路,遂下车平之诏。
重进奸谋果发,王命不行,太祖亲御六师,直抵孤垒,以公为扬州行营排阵使
列牧野之车徒,法常山之首尾。
师方因垒,城以复隍。
格苗不待于七旬,围蔡止劳于九日。
荡乎凶竖,公有力焉。
饮至之晨,首膺茂渥。
七月,授庐州保信军节度使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旌战功也。
合淝重镇,巢国古墟。
张辽守藩,克清淮海;
子牟阙,终舍江湖。
四年,十乘来朝,三峰改镇,授华州镇国军节度使
郑桓咸林之地,素号丰饶;
晋侯河外之田,旧推形胜。
三辅既资于镇抚,双旌更遂于优游。
国家展礼圜丘,推恩群后,锡之懿号,畴以井田。
乾德元年增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改赐推忠宣力保义功臣
是岁,太祖以坤道阙仪,中宫虚位,以公之世有行义,可以合礼文,以后之天资法相,可以当人主,初求辅佐,遂上宫闱
沙麓休徵,果叶母仪之贵;
雎鸠雅兴,聿兴王化之基。
亦何必射孔雀以设奇,铸金人而语怪,然后称其神异哉!
既列外姻,乃移近甸,五年,授许州忠武军节度使
开宝元年增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改赐推诚宣力同德保义功臣
假郑伯之田,时惟重地;
纪侯之爵,盖有前闻。
三年,授邠州静难军节度,加押蕃落等使。
公刘之旧壤,位重十连;
魏冉之出关,从车千乘。
四年,以郊礼霈泽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八年,平东吴之列国。
九年,幸西洛以告成,乃眷庶邦,咸均井赋,增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俄而太祖以南巡苍梧,奄逼上仙之数;
东园画梓,遂缠同轨之哀。
我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飞龙在御,元龟告符。
大横庚庚,叶重熙于棠棣
小心翼翼,赉兑泽于蓼萧。
公奕世将门,先朝内戚。
专征授命,已持阃外之节旄
爰立登庸,更作人间之霖雨。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既宠章,乃修觐礼。
辑瑞有光于文陛,建牙复命于名藩。
二年,授同州定国军节度使。
内史旧甸,长春古宫
泽涌甘泉,昔丰年之地;
草连沙苑,斯为牧马之郊。
殿我大邦,实惟旧德。
三年,皇上初泰坛,大方岳,增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洎我后大平并寇,亲御戎衣,公以扈从之劳,享畴庸之典。
四年,增井赋真食如三年之数。
明年,胡人犯塞,法驾亲征,随行在于邺都,委边事于横海,以公知沧州军州事。
拥左冯之旌旆,临沧水之封陲,委注方隆,威望愈重。
寻以边封罢警,朝命就藩。
六年,上祀昊穹,再陈柴燎,爵邑之等,率有备焉,封邢国公,井赋真食如乾德元年之数。
九年六月,奉诏归朝,登于禁卫。
居中制外,爰升拱极之班;
以逸代劳,亦示优贤之礼。
出入之重,又何加焉。
授右卫上将军
雍熙元年冬增食邑五百户,郊天之泽也。
三年,诏以本官知霸州军州事。
未几徵归,荐居环卫
皇上方耕春藉,复益邑田,加食邑雍熙元年之数。
是岁,公再受命,兼判左右金吾街仗事。
缇骑二百,克静神州;
金门九重,遂成高枕。
徼巡无怠,仪位有光。
方将起灞陵夜猎之娱,赴瀚海防秋之役,而后宫亲属,终久次于阎章,绝塞功名,遂不侔于窦宪
齿发向暮,寒暄荐瘥,中使御医,旁午于道。
寝于北牖,欲二竖之为祓;
升自车,遂三呼而不复。
享年六十有四,即以其年冬十有一月二十五日葬于河南县龙门乡宫南里,从房州太师之茔,礼也。
诏以中使护其丧事。
先夫人氏,晋天福中封彭城县君开运中进封郡,皆从夫子之贵也。
汉祖开国,封永宁公主少主乾祐中进封秦国长公主
周显德中改封彭城郡夫人,寻进封京兆郡夫人
公之将葬也,开宝皇后泣血上言,请加褒赠,特诏追封曹国夫人,非常典也。
惟夫人素禀肃雍,早从釐降,虽秾华已谢,而蕙问长存。
天荫本,不系夫而命爵;
母道克备,宁为子以求郎?
用能符梦月之嘉祥,诞配乾之阴教。
新野封君之号,虽漏典彝;
文灵园邑之仪,更光泉壤。
继室以陇西李氏,故保大军节度使洪义之女也,开宝中陇西郡夫人,先公而亡。
象服是宜,永归同穴。
今夫人彭城氏,故左省常侍悦之女也,太平兴国中封莒国夫人
柏舟自誓,常叹未亡。
有子十人:长曰元吉,终于西头供奉官
次曰元振,终于豳州院使
次曰元靖西京作坊副使
次曰元规,前同州子城使;
次曰元度,前同州亲事都头
次曰元方,终于同州山河使;
次曰元载、元翰,俱未仕;
一子幼而未名。
皆早闻《诗》《礼》,不堕箕裘。
万石君之子孙,世推朴谨
窦太后之兄弟,人言退让。
承家干蛊,未易可量。
女十五人,开宝皇后即其长也;
次适崇仪使韩崇训封广平县君
其次未嫁而亡;
次适西头供奉官郭守能;
次二女皆早亡;
次适孟隆谂,即右龙武卫统军玄哲之子也;
次适曹守让,即左骁卫上将军、判金吾街仗事翰之子也;
次适西头供奉官高处,即故渤海王怀德之子也;
次适董嗣显,即故通远军使遵诲之子也;
次为比丘尼法名惠圆
馀皆幼夭。
母弟三人,故宫苑使延业即其仲也,今庄宅使益州内外都巡检煦即其叔也。
叔氏有子元舆,进士第,补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秀而不实,今也则亡。
许州衙内都虞候延积即其也。
其馀女兄、女弟、犹子、令孙,殆三十馀人,谱牒备存,此不复
或鹗立周行,或蝉联甲族。
毕万之家既盛,固有本根;
陈完之后其昌,可知光大。
惟益部巡检出自将家,雅好儒术,雄材伟度,朝论多之。
惟公生积德之华宗,居累朝之懿戚,富而好礼,贵而不骄。
始以勋德之家,特膺选尚;
终兼庙堂之位,遂极人臣。
功臣享八字之褒,封食疏万家之赋。
至于姬公太师之任,黄权开府之资,上柱国楚之宠官,上将军汉之重柄,位列亚相,爵为国公,再居金吾,再处环尹
出帝后,室惟贵主。
藩篱八镇,周旋四纪,有战功以书史,有世禄以传家。
列振振之子孙,启渠渠之夏屋。
出则建崇牙、开大幕,有雕戈玄甲之徒奔走于戏下,有彯缨结佩之士罗列于初筵;
入则挺介圭、峨武弁,有《彤弓》、《湛露》之乐宴飨于公朝,有乘车文马之赐劳来于私第。
家祭五庙,陈樽彝分器之数;
食具万钱,得鸣钟列鼎之盛。
而年将耳顺,命以考终,人无间然,可谓达矣。
昔人云跃马肉食者四十三岁,器何小哉!
前史称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祸亦大矣。
始终无悔,公实有焉。
宜乎刊勒丰碑,光表幽宅,俾我休烈,与宋无疆者矣。
掖垣备位,论撰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
五月而葬,素车方会于同盟;
百代可知,乐石愿垂于不朽。
铭曰:
天地之道,曰刚与柔。
后妃之德,在河之洲。
妫汭釐降,涂山好逑。
乃睦九族,乃亲诸侯。
大国之媛,外戚之助。
史不云乎,列侯尚主。
《诗》不云乎,大邦有女。
夫妇以正,国家以固。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吕禄后族,人得诛之。
梁冀外家,鬼其馁而。
简册具载,居高必危。
休哉宋公,勋戚累世。
唐之外孙,汉之主婿。
乃生圣后,作配先帝。
富贵崇高,光华谱系。
维公之始,生于纨绮
晋主抚之,同乎己子。
汉皇妻子,实为知己。
曾未弱冠,剖符千里。
维公之中,深用变通。
鹖冠环卫,虎帐临戎。
寿春维扬,实有军功。
连移巨镇,克振英风。
维公之终,我朝懿戚。
为将为相,以年以德。
罢殿,乃尹环极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呜呼勋贤,弗登大年
薨于路寝,像列甘泉。
恩隆赙赠,宠贲貂蝉。
边功未辑,遗恨依然。
其谁祔之?
永宁园邑。
昔也筑馆,秦楼岳立。
王姬之车,星繁雾集。
今也同穴,沁园雨泣。
贵主之坟,烟愁露湿。
其谁哭之?
开宝宫中。
昔也归宁,车服有容。
烂其盈门,侄娣以从。
今也哀凶,怙恃弗终。
号天罔极,鞠育何功。
乃会同盟,乃先远日。
丹旐悠悠,佳城郁郁。
薤露凄咽,松阡萧瑟。
万古龙门,丰碑屹屹(《小畜集》卷二八。)
三年:原无,据傅本补。
对寝延部人判抚州别驾豆卢安舍正寝延部人乙弗乾公事禀而后行所由举不法安不伏) 唐 · 刘光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
王祥望职。久著传刀。
庞统良材。攸称展骥。
承上接下。故宜自已而行。
举目提纲。或可禀人而措。
郑产流誉。尚采乡校之言。
晋侯质疑。犹听舆人之诵。
则智有不达。材有不通。
江海以纳流为大。君子以访贤为美。
子贱之居茂宰。实禀度于邑人
何晏任尚书。尚关怀于谈客。
孔子既称其善。史臣不叙其非。
按旧章而可凭。明所司之妄举。
安今不伏。良谓有词。
尚书省梧桐赋(以托根得地藏器待时为韵) 唐 · 崔镇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惟皇立极。建都河洛。
会府疏庭。珍木咸若。
伟梧桐之嘉遇。竟因人以胜托。
倾凤翼于朝阳。偶鹓行于秘阁
贵有常尊。静为躁君。
花繁翼子。干直谋孙。
履素至洁。体柔常存。
揭日月以曜颖。含雨露以流根。
岂与夫龙门半死。峄阳孤植。
齐万籁而混吹。合千岩以共色。
劲质冰摧。而杍人莫识。
高标风折。为樵人所得。
求知音于爨燃。论分理于绳墨。
且问之以死生。又焉议夫通塞。
故至人以全身远害。君子以自强不息。
失其理。山林不足以摄生。
顺其道。朝市何妨乎育德。
梧桐生矣。自远而至。
轻去无何之乡。不居有过之地。
谓繁华兮国人服媚。吾独后春而翠。
谓摇落兮物情共弃。吾亦先秋以悴。
不改节以邀利。不立名而自异。
必居常以待终。将百虑而一致。
大年椿干。捎云豫章
箘簬贞劲。桂椒信芳。
百果甲坼于金谷。千林花发于河阳
实繁者皆折。材用者先亡。
我异于是。于何不臧。
布清阴于仙署。栖白云于帝乡
旁连梓。俯接琳琅。
蔚金蝉之气色。耀锦帐之辉光。
我封我树。无臭无香。
后天年于社栎。用当代于甘棠。
得丧齐致。语默两忘。
吾不知夫支离之德。何独攘而自出。
蘧瑗之智。何独卷而自藏。
复有剪刻为圭。琢磨成器。
龙章凤轸金符玉瑞
平君子之心。戒王者之戏。
晋侯得之。诸侯麇至。
子野得之。元鹤来暨。
虽信美于畴日。未若兹辰之佩仁履义。
我求懿德。于是乎在。
疏相比。远相待。
以其汇征。成而不宰。
譬诸草木。生植有时。
除恶务本。树善务滋
引之斯至。摧之斯离。
角弓兮有什。杕杜兮陈诗。
敢告在位。如何不思。
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苟求夏阴与秋实。无拔杨以树茨。
梦赋 唐 · 杜頠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八
夫人者何。乾坤之至精。
夫梦者何。精爽之所成。
及乎偫动息。闲宇清。
澹尔安寝。俨乎无营。
亦或不意而得。亦或因感而生。
明休咎之先兆。通喜怒之深情。
其为吉也。悬三刀以作郡。
凌八门而上征。或生以表秩。
或赠以为名。盬脑审其战胜。
凿心启其才英。其为凶也。
晋侯弥留。作疾于二竖。
孔公将殁。观奠于两楹。
虽否臧之殊感。谅希微之难明。
是以太古无梦以绝欲。圣人肇梦以治想。
随事而生。触类而长。
或含悲以增惕。或当欢而契赏。
曾有慕而忽来。属所思而必往。
虽辽万里。遽谐畴昔之游。
纵寘九泉。亦觏平生之像。
鬼出神入。惟惚惟恍。
则有暌閒庭闱。烟霜岁暮。
常驰恋于定省。忽飞魂于寐寤。
撩轩幌而无隔。邈山河之径度。
常倏忽而往来。竟不由于道路。
独有遭遇明时。羁游上国。
才誉不振。命途仍塞。
仰轩后之通感。慕殷宗而见刻。
捧日而披诚。庶明君之梦得
对长才广度沈迷下僚策 唐 · 张倚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四
问。
四岳畴庸。
羲和代掌其任。
九官命职。
稷禹不易其能。
逢化久以庸(一作康)时。
藉功深而成务。
洎乎嬴刘以降。
马承流
罕为官以择人。
直循资而就列。
或十旬而登三事。
或一日而致九迁。
遂开趋竞之门。
莫守代工之美。
国家网罗偫彦。
驱驾时英。
其政洽于至和。
其人淳于太古。
今欲削汉魏之遗法。
复尧禹之远图。
能其事者。
永守其官。
称其职者。
不迁其任。
增秩赐爵。
用申劝善之规。
金帛玺书。
载表优贤之义。
变通之理。
尚或多端。
用舍之途。
伫闻良算。
对。
昔者明王之御天下也。
奉若天道。
建邦设都。
树之以后王。
化之以师长
用人勿及私昵。
建官惟在贤才。
夫难知非独在于今日。
故曰知人则哲。
惟帝难之。
自生人以来。
有国之王。
莫不得贤则治。
失贤则乱。
此乃自然之义。
百王不能易也。
是知贤人君子。
国之所急。
诗曰。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
乐只君子。
邦家之基。
言人君得其贤臣。
所以成其美化。
广其基业也。
遐观历代圣王之求贤哲也。
义匪一途。
或精选以取之。
或降访以得之。
有营之经载而始获。
有求之不日而便至。
迟速之理虽异。
辅弼之职不殊。
黄帝劳于梦想而感力牧
诚之至也。
唐尧务于畴咨而致夔龙。
访之审也。
至唐虞之黜陟幽明。
三载考绩。
夏禹之顾盼空谷。
七起成名。
殷宗托梦于傅岩。
姬文游心于渭水。
此六君者。
可谓勤于求贤而善于用人也。
故能使元凯就绩。
申甫登朝。
道济五臣。
功宣十乱。
康良作诵。
喜起成歌。
人无险诐之情。
代有雍熙之乐。
由庚入咏。
天保为诗。
下怀报主之心。
受天之禄。
书曰。
百僚师师。
百工惟时。
庶绩其凝。
此之谓也。
斯并政符大道。
理合至公。
委质能臣之一德。
所以天工可代。
人爵攸宜。
凭久化以济寰瀛。
藉深功而安宇宙。
战国之代。
王道寖微。
各伫英贤。
或杂或霸。
楚襄劳持金之聘。
燕昭躬拥彗之礼。
空闻僭号之议。
未睹升平之业。
桓公之有仲父
晋侯之获赵文。
委任责成。
共登霸道。
唯勤斗争之理。
不务淳和之绩。
而动乖王度
举违帝典。
故五尺童子。
耻之不论。
况所由龌龊。
何其卑也。
秦皇不仁。
虐乱是极。
儒生填于坑井。
诗书灭于烟火。
忠贞清白。
以为徒苦。
谄佞邪媚。
谓之至公。
卒以覆亡。
为后代诫。
实由远贤近佞。
使之然也。
汉高祖虽不好儒。
然亦任用英杰。
登坛而礼韩信
辍洗而迎郦生
委萧曹以股肱。
寄张陈以社稷。
孝武之代。
儒学渐该。
董仲舒之策。
始令郡国贡举。
于是贤良方正之士。
雾委云集。
晁错公孙宏匡衡萧望之辈。
并继踵而至。
故当文景之代。
号为得人
诗称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汉所以宁者。
亦士之力也。
光武仗吴邓以立功。
任贾寇以起事。
拔奇取异。
决自于心。
爰至显宗中兴。
于兹为盛。
由此而两汉之代。
数百年閒。
陟正黜邪。
褒善贬恶。
虽不袭唐虞之法。
亦去烦芟乱。
几乎大成矣。
逮献灵之际。
奸猾纵横。
升必以财。
进不由道。
于是搢绅洁白之士。
疾之若雠。
乃曰举秀才不知书。
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龟。
至乃悬爵而卖之。
列价而争之。
守正道者以为陆沈。
由斜径者谓之智变。
衣冠为之失序。
贤哲由是潜藏。
遂使社稷丧亡。
后嗣覆灭。
悲夫。
此伐檀所以兴刺。
黍苗所以劳歌。
无他故焉。
贤人不得进也。
及乎当涂启运。
典午开基。
陈偫制九品之条。
刘毅兴八损之权。
曹羲疾其阔远。
孙楚以为鬼录。
遂令权要归于中正
威福去于天朝。
臧否任情。
品藻乖次。
齐之季
梁隋之末。
聘士求贤。
罕闻稽古。
栋挠鼎折。
唯见陵夷。
既同自郐之讥。
讵劳更仆之
圣上览百王之得失。
立万代之规模。
大开举尔之科。
广陈训迪之典。
用与不用。
贤否各称其能。
材与不材。
轮桷并当其任。
小人去位。
疾之犹若寇雠。
君子盈朝。
求之恒如不及。
故得百僚无滥。
九有升平。
不闻濡翼之讥。
永绝烂头之诮。
仲长亡越级之论。
贾生无调下之悲。
今欲远服尧禹之踪。
近弃刘曹之法。
增秩令其永任。
锡帛许其不迁。
使官不易能。
遵代掌。
虽优贤之义。
有所会通。
而随时之谈。
或恐未可。
何则。
太古敦朴。
静人希。
敦朴则易淳。
静人希则易理。
故不劳而功可就。
今圣明抚运。
才多俗阜。
俗阜则事烦。
才多则理剧。
必咨明哲独任。
不以避嫌。
但使委得其人。
数迁何妨化理。
如其用失其理。
久任岂补功亏。
愚管所窥。
以为如此。
大体期于不滥。
所务在于得贤。
苟违此途。
未知其可。
谨对。
真宗乞参用儒将至道三年九月壬午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
臣远祖武有言曰:「将者,人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盖得其人,则用无弱卒,战无坚敌;
失其人,则祸有不测。
宗社攸寄,黎民所赖,其委任而尊崇之也。
故有筑坛、告庙而授者,有推毂、分阃而遣者。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参佐僚属,许之自辟。
赵衰郤縠晋侯曰:「敦诗书而说礼乐」;
晏婴穰苴于齐曰:「文能附众,武能却敌」。
非谓弯弧击剑,蒙轮拔棘,矜匹夫之勇,决一旦之命也。
历代将帅,多出儒者。
臣不敢援引三代,请以炎汉之后言之。
光武邓禹刘备诸葛亮西晋羊祜、杜预,东晋祖逖、谢玄,苻坚则有王猛后魏则有崔浩,梁则有谢艾,隋则有高颎
至于唐室,儒将尤多,若郭元振之镇陇右,狄仁杰之帅河北裴度之平淮蔡,温造之定兴元
此数臣者,皆有尊主庇民之功,善始令终之德,一时武臣,未有出其右者。
梁、后唐,以马上为治,文武之柄,离而为二。
文者专治笔砚,耻言军旅之事;
武者狃习戈戟,罕有帷幄之谋。
交相是非,坐观成败。
今塞北有未宾之狄,河西有强项之羌,偶未成擒,病在此耳。
夫善师不阵,上将伐谋。
事权宜专,号令贵一。
古者元戎之外,馀皆偏裨,悉授指踪,且无顾望。
近代加以副贰,参以监临,事有嫌疑,动相牵制。
而为将者又多武人,崛起军候,稍迁恩不足以怀,杂虏威不足以御。
群校鲜有司马之兵法,韩信之谋画,亚夫之持重,关羽之勇敢。
或逗留而玩寇,或险果而轻敌。
黠虏假息,事皆由此。
历观前代之备边也,或振旅薄伐,或整兵深入,或取赡于军市,或因粮于敌境,或以屯田周给,或以轻赍自随。
而士皆宿饱,师出无敌。
亦有旁招小国,近抚诸蕃,或厚赂以结其心,或反间而收其效,不困己之士卒,不竭己之馈饷,计中术内,使之挫衄。
晁错有言曰:「用蛮夷攻蛮夷,中国之长算」。
陈汤乌桓而郅支灭,任延西域匈奴败。
未闻空荒之地,使者旁午
动息之间,赢粮景从。
臣尝窃算,国家士人之众,土地之广,已百倍于羌虏。
而兵戈屡动,未能垂藁街之首;
辇运交驰,未能撤榆塞之警,其故何哉?
盖选将之术,任人之道,或有所未尽之也。
今之节度使,昔之大行台
今之都部管,昔之大总管
将帅列衔,至今犹带度支营田使者,盖元戎之任,无不统摄也。
原其责成之道,欲使民不告劳,师有必胜,且耕且战,足食足兵也。
爰近代始有供军粮料之名,随军转运之目,使额既众,适从无所。
司计者不知尺籍伍符之数,握兵者不恤飞刍挽粟之苦。
群口交沸,互相督责。
托称上旨,而实戾成算;
动必中覆,而大费官帑。
陛下何惜上将之旗鼓,通侯之印绶,不于文资大臣择访,委以节制,而使此二虏,时耸边方?
唯祀与戎,斯为大事;
唯名与器,必在得人。
改而更张,正在今日。
伏愿陛下洞开城府,妙选公卿,勿俾武人擅其权,勿使中使挠其事。
阃外之漕挽,一以付之;
境内之租赋榷利,一以与之。
使其有牛酒而犒军,有黄金而倾敌。
旧所谓监阵、先锋之类,咸取偏将为之,仍令禀其节度
果用是道,臣见幽蓟之故地,河湟之旧墟,三年之内,皆为国家郡县。
与夫列校齐驱,近臣迭往,不可同年语矣。
难者或曰:「利器不可以示人,大柄不可以归下」。
此又胶柱之常谈也。
夫为国者患贤之不得,不患权之分;
保民者患边之不宁,不患将之重。
茍得其人,则可以寄社稷之事,况疆埸之任乎?
苟非其人,则州县之职亦不可委,况貔貅之众乎?
陛下若谓今之武臣,宣力已久,不可勃然改革,自可伺其秩满,俟其员阙,互以儒将,代之统兵,酬其前劳,改授近地。
况文武参用,典故具存,亦非圣朝创立此制。
太祖以不杀之略降巴蜀,平升、润,下荆湖
太宗以非常之谋取并汾,朝吴越,来漳、泉。
丰功厚利,炳在信史。
天其或者留此二虏,启发神武,待陛下而荡平剪灭之,不可稽诛如此之久也。
斯事机要,非小臣所当议。
然备位谏列,受诏谠言,茍此际不能罄竭狂瞽,即尸禄旷官甚矣。
沥恳章奏,惟陛下特达而行之(《国朝诸臣奏议》卷六四。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六。)
原文末题「咸平元年」,今改从《长编》。
又本文及以下四篇皆同时所上,总称《五议》。
言医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晋侯方图秦。
既而有疾。
秦伯使医和视之。
将行。
戒之曰。
国相病。
大夫何以为行。
对曰。
臣不发药石。
请以词痊晋侯
而国无害。
伯悦
以卿礼遣之。
和至于晋。
晋君幄铜鞮之宫。
丰肥
倚柔容。
更衣被珠玉者百许人。
膳夫列鼎于庭。
而后延客。
客辞曰。
始受命于寡君。
以除君疾为役。
今大国反以色与食病臣。
非臣所及也。
军师对曰。
此寡君待先生之礼也。
不意为过。
敬惟所择。
客曰。
臣辔而驰千里。
形甚劳而气不足。
所欲者。
酒一盛。
果一器。
腒鱐佐饭而已。
其馀不敢烦大国。
再拜受赐。
而诊之曰。
君声流而阳。
气浊而浮。
色寒而容壮。
楚王相若。
亦可为也。
亦不可为也。
晋侯曰。
楚子何如。
而方寡人。
客曰。
臣尝聘楚。
楚境大而富山川。
林薮之盛。
踰淮而竟南海
晋与齐秦不敌也。
晋侯曰。
寡人未尝涉楚。
且置楚王
愿闻其国之说。
客曰。
君不念。
臣亦未究楚封疆之事
直以所见言之。
楚也近郊去
尚三百里。
引车登冈。
平视诸宫。
丹素烛天。
仰不见空。
如水漂浮。
半在其中。
沧波动摇。
低昂随风。
蔼蔼南极。
山松不尽。
乍伏乍起。
参差高卑。
流云重轻。
或灭或明。
道路绵绵。
萦山绕川。
车盖如轩。
稍觉登原。
赤霄冒顶。
举手摩天。
向之高者。
乃在车下。
阴溪冥冥。
投石无声。
状其乳苑之内。
则连山黯以当户。
容杳杳而嶪嶪。
若坚刃与幔涂。
呀将拆而复合。
露封隙之嵌空。
声小往而大答。
耸崖岘以日爌。
穿偃仆而云窨。
滨江皋衍。
百里芳草。
往往白沙日炙。
皛溔绿野。
芊绵走举。
苍连箘簬。
楩梓橘柚之林。
密孕元气。
寒暑若一。
翳不流风。
幽不漏日。
猿狙飞走。
经息百态。
啾啾互号。
终昕竟晦。
坠英纷目。
如雪蔽路。
四望无人。
移足没屦。
黄鸟时鸣。
白鹇飞度。
临险瞰江。
江隗为潭。
庱庱不动。
常有神怪。
龟鱼涵泳。
露鳞出介。
纤草以●88AE。
风飐波起。
崩涛迸沫。
势不得止。
精怖魂怕。
毛骨洗然。
攀木瞑眸。
犹惧踣泉。
颓麓疏冗。
繁源鼻喷。
支流瀯瀯。
合注汤汤。
昼夜有声。
当暑清凉。
透崖扑湍。
跃而后逝。
初疑可及。
忽似无际。
旋昡回榾。
淜泊兑宕。
辊石敌磨。
火发川上。
才夷又亚。
倾沙委浪。
白烟微苍。
通波满望。
澹澹滟滟。
久而生垠。
淅淅飞雨。
冥冥起云。
沅湘春生。
苍梧日晚。
声与听尽。
色随望远。
荷华。
组绣一川。
愕羽族之多名。
纷合散于水间。
泛随流而将下。
时逆浪而复还。
喧呼雷骇。
沈起云翻。
两不相伤。
貌豫体閒。
缘涯叠观。
照江成霞。
碧水涟漪。
深浅见沙。
旁经闱闼。
溢浸栏槛。
上有嫔嫱
绵音入云。
侵杳而将绝。
随隤风而复闻。
齐宋郑卫之乐。
张于宫中。
撞金击石。
草木竞发。
坚城雉圻。
崇山峰坠。
鸟兽狂悸。
淮湖皆沸。
首饰戴千金。
一膳倾千家。
耻不相及者以粒计。
仓禄之众。
半于平人。
秣马之费。
倍于租入。
其馀奇丽之富。
奉养之侈。
率与是侔。
楚王甚泰。
而楚人甚病。
申叔请老而不与政。
言未毕。
晋侯舒气而伸干曰。
向先生言亦可为也。
何哉。
客曰。
此未足累楚。
故曰可为也。
若张而无厌。
则不可为也。
晋侯色生力起。
斥御者撤膳羞而请曰。
先生终说。
寡人病幸间矣。
客乘时而动之曰。
楚使令尹司马理兵于北疆。
以临毙邑。
毙邑大夫
少者则请开关以战。
老者则曰君务息人。
楚恃其富强。
因侈生欲。
未足畏也。
寡君乃发府将赒。
而四境寡小。
或以四时之用为请。
寡君曰。
是出于人。
而归于人。
无人则无是。
夫何爱焉。
申命上大夫
布币于人。
而谢之曰。
孤不德。
使尔父兄子弟。
不自保于楚师。
故罄以相劳。
秦人感君皆泣。
妇人处子亦请执兵报楚。
楚朝闻而夕卷师。
君臣震伏而受职于秦。
此先王不战之术也。
晋侯洸然。
以楚事而照于晋。
遂辍谋秦。
由是大国修好。
小国来朝。
戎狄皆附。
客果以词痊晋。
故曰言医。
先贤赞六首 其三 东里子产 唐 · 李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荆王晋侯。虐我小邦。
南则荆侵。北则晋攻。
救首救尾。跼不能起。
当炎获濯。国氏之子。
孤明内断。颂兴谤止。
入陈事周。权礼并理。
诸侯新睦。霸主悦喜。
遗爱不忘。我行溱水
对太室择嗣判(甲于太室择嗣先幼者或非之称神所命) 唐 · 边承斐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
执古以道。格人其经。
舍而或逾。动则奚轨。
况承家继体之重。义存乎冢嗣。
绝嫡立庶之命。礼资乎象贤。
是用弓裘必荣。钟鼎以赫。
斯列侯之恒典。岂下愚而足度。
彼已之甲。惟秩何也。
德未昭宠。过符恒禁。
有子谁立。固晋侯之不经。
择幼为先。类楚王之有嬖。
俱曰神命。仍亏拜璧。
欲议刑章。谁谓无玷。
况太室之礼。僭已淩于殷庙。
薄言之状。位匪列于周官。
欲按科条。得悉名器。
此而服念。终谓疑刑。
皂角儿 明 · 徐元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二十一出
末:气填胸冤屈诉谁。怎知道祸从天至。
恨奸臣专权乱国。我晋侯岂知他意。
那屠贼恣强横。将弥明当时杀取。
合:细思量起。交人泪垂。
生和死宁同一处。怎忍分离。
扑灯蛾 明 · 徐元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九出
末:家居在尧都帝里。声名天下尽知。
正卿赵盾。儿为晋侯女婿也。
年华五十居相位。一朝独贵。
丑:名和姓一时记取。报恩日只争来早与来迟。
八声甘州 明 · 徐元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二十二出
谗臣诳晋侯。把车轮拽起。
调弄恶狗。不知左右。
当时有谁搭救。若不是提弥明挺戈来救我。
难洗今朝一面羞。那时真个有家难投。
赏宫花 明 · 徐元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二出
末:时当上元。黎民乐尧舜天。
晋侯无谗佞。万民安合前
女冠子 明 · 徐元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十六出
赵盾谏诤非其理。
晋侯怒坏他无计。
暗寻求刺客无觅处。
锄麑愿前去。
不知怎的。
事又不济。
触槐死好不败事。
赵盾还知吾怎的。
算来都是误人锄麑
出队子 明 · 徐元
 出处:六十种曲 八义记 第十三出
外上:官居极品。官居极品。
辅佐明君除佞臣。晋侯不治国政远贤臣。
朝夕酣歌贪宴饮。职掌朝纲须当谏诤。
太中大夫知枢密院事雷孝友正奉大夫参知政事楼钥太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章良能端明殿学士通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宇文绍节太子宾客辞免皇太子讲授春秋终篇各特与转行一官不允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九、《西山文集》卷二一
敕:具悉。
晋侯羊舌肸习于《春秋》,使傅太子彪;
楚庄王问教太子之道于申叔时,亦必《春秋》为首。
是时麟经未作,二臣所学盖《梼杌》之类耳,孰若取圣人之微言,择天下之端士,以训导元子,如今日之懿哉!
卿等蔚以鸿儒,参陪国论,事机之暇,从吾儿游,究终始于遗经,迪高明于德性,其为益大矣。
进官一等,兹谓故常,陈义固辞,殊非所望。
所辞宜不允。
三朝行礼乐制议 唐 · 杜佑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晋司律中郎将陈颀云。昔杜夔传旧雅乐四曲。
一曰鹿鸣。二曰驺虞。
三曰伐檀。四曰文王
皆古声辞。太和中
左延年驺虞伐檀文王三曲。更作声节。
其名虽存。而声实异。
鹿鸣今不改易也。魏代正朝大会。
太尉奉偫后行礼。东厢雅常作者也。
后有三篇。第一曰于赫篇。
武帝。声律与古鹿鸣同。
第二曰巍巍篇。咏文帝
左延年所改驺虞声。第三曰洋洋篇。
明帝。亦用左延年所改文王声。
第四复用鹿鸣之声。重用而除古伐檀。
及晋初。食举亦用鹿鸣。
按左传穆叔如晋。晋侯享之。
工歌鹿鸣之三。三拜曰。
鹿鸣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
毛诗云。鹿鸣燕偫臣嘉宾也。
既饮食之。又实其币帛筐篚。
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也。
诗传并无行礼。及叔孙通所制汉仪。
复无别行礼事。荀氏云。
魏氏行礼食举。再取周书鹿鸣又以宴嘉宾。
无取于朝。考之旧闻。
未知所应。荀勖乃除鹿鸣旧制。
更作行礼诗四篇。先陈三朝朝祭之义。
食举歌诗十二篇。元肇偫后奉璧。
趋步拜起。莫非行礼。
岂容别设一乐。谓之行礼耶。
荀讥鹿鸣之失。似属误谬。
还制四篇。复袭前轨。
正月灯夕后为梁司农催妆 其二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田间诗集卷第十九
梁家画阁帝城傍,隔幔琼箫引凤凰。
刘晔续缘仍赵女,晋侯虚室待齐姜
珠求合浦新偏媚,花采连枝晚更芳。
遥听履声知得意,六宫争赐与添妆。